Member-only story
當你發現,在網路討論好像變得很簡單的時候,認真的討論,就變得更加珍貴。
比方說,今天看到這麼樣的一個post:
調查發現:人脈比努力工作重要。
而這樣跟識字,有幾多關係呢?文中的重心,是香港人對「人脈」的看法。大家都認為,識人比自己「努力工作」重要。
港人香港於9個亞太區市場中,機遇信心指數僅排第8。在香港,認為「努力工作」能成功的百份比,較亞太區受訪者的90%低。有86%的香港受訪者認為「擁有合適的人脈」是成功的一大因素,比「努力工作」(84%)為高。
而很奇怪,大家都把這件事,拉上「識字」這兩個字身上。「識人好過識字」,好像變成了常識。這種討論,也是沒有意義的:什麼叫「好過」,人生憂患識字始。字識得越多,想法就越來越多。大婆台常教人:做人簡簡單單開開心心便好了,識那麼多字,為了證實什麼?
在我身邊,不少人會「提住別人會讀書的」,大多有兩種人:一、一直被當成是花瓶的人。只有外表,腹肌,平日說話沒什麼真知灼見,又想在社交網路提供一種形象,告訴別人我除了「外表」我都有內涵的。二、一直都被視為是不帥/不美的人,把自己收入一個叫「文青」的形象之中,好等自己不要那麼難過。
「識人」,當然也需要一種功駕。你以為你想識人,人家就想來識你嗎?如果你是一個空有外表,說話索然無味的人,又有幾多人想「認識」你?想插你的,想吻你的,也許有很多,但想「認識」嗎?多謝。不必了。有些人,與他吃一餐飯都覺得累,還要「認識」?
我感覺比較奇怪的是,我的朋友,舞台劇演員張學良先生,就這麼說。張先生在自己的page中有這麼樣的見解:
有時候我會覺得,「要相信努力有回報」這些話,真的很有成功者的風範。
這種氣魄,我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