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帶著港女老母去旅行的錦囊

健吾
4 min readOct 24, 2018

--

編輯說,這篇文章,很多人看。因為,大家都有這麼一個煩惱。

想跟老人家旅行,想跟他們開心一下。但很多時候,他們的期望,原來跟你去旅行的習慣很不同。所以,有些兄弟姊妹妯娌去完旅行之後,繫了心結,解不了。

所以,我還是把文章再傳一次吧。

本來這件事,你要做,就要有心理準備,你不是在休息。你在照顧一個小孩。

日本人叫六十歲做「還曆」。意思是,你過了一甲子,又回到你出生的那個年份的名字上。

在古時,這是一種成就,也是一種福份。那一年的生日,老人會穿上紅色的衣服,像小孩子出生一樣。現在日本人進入高齡社會,都知道很多老人,沒事好做,又會在性格上,變回一個小孩。

這陣子,在香港的出版或網絡界,都有一些人教人如何帶着長輩去旅行。作為孝道,我絕對支持和理解,但我相信,有些事情都得要有心理準備,你才可以跟阿媽去旅行打卡晒幸福。

說的時候就會說「香港好一點」,但回來兩星期後又問:我們什麼時候再去。口不對心,港女特性。說的時候就會說「香港好一點」,但回來兩星期後又問:我們甚麼時候再去。口不對心,港女特性。

一、打好底:女人為甚麼想去旅行?大多是朋友說她們去過,很好玩,自己都想去。她們沒有面書,想跟朋友威,就會想去。我的家人,最近問我「知不知道日本有個杯麵是有一個魚頭在上面的」。我說,這東西我一年前已介紹,吃到不想再吃了。為甚麼她會問?原來有朋友在她面前說過,說想試。對,你的家人,你最親的人介紹過甚麼寫過甚麼,外面有幾多人買,買完回來香港做零售賺過大錢,她都不會相信。但朋友說一句,就聽清聽楚。最近我的朋友都接了很多「大案子」,說老母親要去北海道看花,說朋友去過很好玩。但你要知道,花要講季節,老人遠行,期待太大,有落差心情就不好。她要發爛,你可以擋得住嗎?不。所以,還是說清楚好一點,像哄小孩一樣。花不一定容易看到啊,之類。

二、不要轉太多次酒店:最近香港人流行自駕遊,以為自己有車就可以去很多地方。我聽到就頭痛。你要我每天收拾行李,我聽都辛苦了。最近有一次,朋友說去北海道,九天團,天天轉旅館。貪心得惹禍,舟車勞頓,本來有兩個司機,一個就病了,另一個捱足全程,只是光聽都辛苦了吧?

三、不要把所有說話都聽進耳內:港女老了,變成港媽、港嬸,她們的特色不會隨年紀而改變。你有沒有聽過港女聊天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知道的比別人多?你有沒有在餐廳聽過一些港女評論食物?她們好像很有要求,但其實為數不少也是無知之輩。

四、問她要做什麼,吃什麼。所有事情,遷就她就好。記住,她是主角,是娘娘,你只是太監。我朋友試過帶著阿媽去旅行,唯一可以shopping的地方,是大家回房之後,到酒店附近的便利店及donki。無辦法。你是去陪她的,ok?

五、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多拍一點照片。否則,你會後悔。把照片沖出來給她們,她們會開心的。記住,要做,就做盡一點,所有可以令她們開心的事,你又做到的,就做吧。

最近,朋友帶着阿媽去旅行,就很喜歡說一些「還是香港比較好」的評論,如:彩虹橋?就這樣子啊?青馬大橋靚一點囉。有朋友去北海道,四點幾鐘要全團人起床去看一個「雲海」的景點,在酒店坐穿梭巴士去,排一小時的隊坐纜車,甚麼時機都過了,在纜車上看了日出,到了要看雲海的地方,雲都散了,老母親回他一句:「以前住四十樓的時候,大霧的日子,雲海多一點了。」哈哈哈哈,我笑得人仰馬翻。有些香港人有一種特色,是很喜歡比較,覺得日本是差一點的。可是兩星期後,又會再問阿仔:「我地幾時再去日本?」

跟家人去旅行,還要注意甚麼?還有很多的。但暫時都不要說太多好了。

總之,你跟老父母去完一次旅行,自己準備一個trip 去曼谷睡三天酒店泳池就好。不要以為你在玩。你不是,你在公幹。你在公幹。你在公幹。記著就好。

--

--

健吾
健吾

Response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