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記憶真的很好笑

健吾
6 min readOct 15, 2018

--

當年,清醒的有誰?

現在,有人說「冇人支持錯俊華」。

費事貼啦。貼完又話打面。

其實,講了,25票選委全投錯俊華的,是誰?

不是我說的,是傳媒報的。

這個就更好笑:

喂?真的嗎?

覺得他好,是綜合所有因素?

那他政綱寫了「發展東大嶼」,「為廿三條立法」,是什麼概念?被DQ那個老師,不是說「不要廿三條」的嗎?別說我屈她,她的政綱自己說的。

截圖來自小麗民主教室面書:https://www.facebook.com/siulai.hk/photos/a.360723387438044/1137280583115650/?type=3&theater

哈哈哈。在大學,你選一條莊,政綱寫出來的東西做不到,都會被諮詢到天明啦。原來,現在「寫出來會做的雖然我們憎但他package好好所以我支持他」都是合理。原來「他填海不會用10000億」(喂,現在傳媒又改口5000億呢?現在5000還是一萬?根本沒有人知道要用幾多),這些新聞,你讀多了,就會問自己:「喂?這個香港,你真的要關心政治?你關心得幾多?」

還有,愛失憶的泛民支持者們,發展東大嶼的選項,林太說,在梁振英時代已經存在。或者說這一句的人,忘了早幾年,有一個叫 「2030+」計劃,當時看著文件,已有所謂「東大嶼概念」。

當時,發展事務委員會的會議,只有19個個人/團體發言。

而直至現在都在支持填海的,只有劉德華背書的「團結香港基金」。

而wwf 的說法,是東大嶼和新界北,都是不應發展的。

(取自wwf交予立法會文件)

這不是什麼新概念。

昨天有幾多人說過:「不要填海」?

整個遊行不是要「守護東大嶼」嗎?

那不是「守護庫房大聯盟」啵。

阿姐掛在口邊的說話,就是說「這不是什麼新事情」,那現在大家因為5000億10000億拳來腳往,還是因為「填海」會破壞環境?

是旦啦。總之現在可以拉阿姐下馬的所有事情,香港很多人都會做。很合理。

但香港人,始終都是現實的。你說你要反填海。我知,這一秒,你們會支持。有人在我的面書說,當年,有誰反對起港珠澳大橋的香港口岸工程?

社民連三子,當時還是一陣線的長毛、黃毓民及陳偉業。其他人,包括公民黨吳藹儀、當時還是議員的陳淑莊,也是贊成的。

呢份文件講咩?好清楚:

是給304億3000萬做香港口岸。

大家很支持。

泛民議員是很支持中港融合的。如果我真的要找點子反,我也可以有很多。但說出來,又說你幫777,有什麼好說?

泛民及其支持者的虛偽,是他們從不敢認同兩件事:

一、香港的人口質素低,加上長年因地產收入置富者眾,導致產業難以轉型,搞基建是應付貿易戰的其中一個方法。起基建是工程投資,製造34萬個就業職位。如果香港的人口,是人人有創意,搞出一個ikea 一個nokia,要不就是一個toyota 養起一個名古屋,我們不需要搞這些基建。但香港,就是沒有任何企業可以養起一個品牌,一件商品去養起一個地區。

二、香港移民來港之時,質素沒有審查,大開中門。雙非居港權官司,由泛民的大律師支持,維護公義和法治。這些成本,當然要由全香港去承擔這些人,不是進入福利制度,變成左膠及社福界的「客人」,就是搶去香港都有訓練的專才(金融、it等)職位。這些人,來了香港,做的是什麼?數據當然會說他們很有貢獻。若他們真的很有貢獻,從結果上,我們當然會看到不用大基建也有在貿易戰中「獨善其身」的方法。

人才有問題,才會出現這種「起基建救全家」的概念。

先利申:我對誰做特首都沒期望,有時間可以翻閱我在 #903國民教科書 中的看法。不在這兒詳述。我只是真心覺得,當蘋果都教你這樣子的時候……

你還以為反對派真的是「認真反對」一件事,也真的夠好笑。政治人物為自身政治利益做事,絕對合理。他們不需要真的想長遠,原因是……香港人不需要認真,不需要長遠,他們只需要昨天感覺良好,今天準時上班就可以。

我還是很記得,雨傘之時,那一個婆婆的金句:「婆咩婆,婆婆要返工,婆婆要食飯。」

基建不要起?我絕對支持。到時,又會有人走出來說:那我買地,你們不要說我官商鄉勾結。我發展郊野公園,你們不要說我「搞郊野公園」。我搞哥爾夫球場啦,順道,你條氣會不會順一點?反正香港運動員一向都被當成地底泥,權貴的運動,不應在香港出現。為什麼不搞馬場?

傻啦,你看看有那個政客,有馬會會籍?

政治新聞看多了,你就越明白,利益比理念重要,是香港政客教我的。我以前還是會天真地覺得有人會為公義。現在?哈哈哈。今晚食乜好?

--

--

健吾
健吾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