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個故事:現在你住一棟大廈,忽然,有一天,大廈的管理負責人就說,三個月後,就有一家臭豆腐店要搬到這大廈的地鋪。於是,由租客組成的互委會主席互選,租客其實都不知道三個候選人有什麼分別,只是現任的互委會主席就說:「其實我們都不是很想臭豆腐店來這兒,但是如果它要來,我就不會反對。」相反,另一個互委會主席就說:「不行,我們一定要阻止,不可以讓臭豆腐店來我們的家,我們要保衛家園,保衛我們的孩子!」
結果,二人分別拉票。一人就向選民宣傳他有政績,在任時,大廈泰住民安。另一人就對著所有人都說「反臭豆腐店入侵!安居樂業不容侵犯」。你問他,他如何可以阻止臭豆腐入侵呢?他就說:「我會盡力,我會跟管理負責人談判!一定會。」結果,反對臭豆腐店遷入的候選人勝出,你認為故事會如何繼續下去呢?
這個故事,類似的版本在日本沖繩出現了一次:日本沖繩有一個美軍基地,這是美日之間的協定,就是日本容許美國在自己的領土放一個美軍基地。目的有二:地區安全的制衡,即使是心理上的,或是姿態上的。有一個美軍基地在亞太地區,面對北韓(在日本人心目中,北韓是安全假想敵)的攻擊也可以即時反應;第二,美軍設立基地,對於日本政府是有資助的,但資助由中央撒到地方,地方所得的不多。
美日自1996年達成「歸還宜野灣市普天間基地機場並移設」共識。10年後,2006年,美日雙方達成「普天間基地遷至名護市」協議。當時的自民黨政府協議,把普天間的美軍基地搬去名護市(沖繩縣北部唯一的城市)。
一九九八年後,名護市三屆市長選舉,都由「贊成基地進駐」的候選人獲勝。結果,在今年1月24日的名護市市長選舉,就由現年64歲、反對「美軍駐沖繩普天間機場」移設該市的候選人稻嶺進以17950票、得票率 52.3%,打敗對手島袋吉和的16362票獲勝。
媒體看著這次市長選舉,就說成是「普天間問題」公投。從1998年起,民主黨就說為了名護市59,869名市民,既然「市長選舉」這個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公投」決定了市民「不支持基地遷至名護市」。鳩山由紀夫就非常頭痕,要為美軍基地重新挑選遷移地點。
「普天間問題」,曾經是鳩山由紀夫選戰的時候其中一張不算是主流的承諾牌。在執政民主黨支持率大幅下跌、政黨高層收授獻金醜聞的困擾。對任何走下坡的人和事,都是一沉就百踩,名護市的事件,又成為了日本媒體攻擊鳩山內閣的武器,令本來只是沖繩縣縣民覺得鳩山背信棄義(雖然日本不少人都認為政客大多只會說好話、愛錢、握手和說自己的名字),蔓延到日本全國國民擔心美日關係,之後就牽連到7月,日本將會舉行三年一度的參議院大選。普天間搬遷事件,就成為了鳩山內閣執政的大問題。
於1月名護市市長選舉後,鳩山由紀夫就於傳媒中說會「提出一個解決方法」。結果,他提出了把基地搬到關島的方案,美國卻堅持「既定協議」的情況下,美國不會把基地搬出日本。鳩山就使出拖字訣,美國也說「明白處境」,但就多方面明示、暗示說,問題一天不解決,將對美日同盟造成負面影響。
鳩山由紀夫面對5月底前提出「解決方案」的期限在即,5月4日,在日本5月黃金周公眾假期的倒數第2天,鳩山由紀夫就先到沖繩遊說當地民眾接受機場搬遷方案。5月7日,鳩山首相與鹿兒島德之島的地方領導舉行會談,希望德之島能夠接納普天間基地的部分功能,從而減輕沖繩的負擔。但是,德之島的各市的市長,都對報章說:「大多數民眾都反對美軍前來駐紮或訓練,我們會拼了老命保衛德之島」。
最後,美軍基地這家臭豆腐店會何去何從?故事如何發展,仍是未知數。說了這麼多,其實都只想說一件事:名護市的市長選舉,其實是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公投」。雖說是議題選舉,執政在野的兩黨,只會承認選舉結果,不會為議題賦予任何約束性的行動。候選人口口聲聲說他們會爭取ABCDE,其實他們也知道跟他們談判的一方,不一定要做。在日本的狀況,是日本首相和美國方面決定。的確,民主不是萬靈丹,不會解決所有事情。但,有票投,而且是有民主機制的制衡,至少就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這是我在電台也說過的話。如果你看著你的選舉通知書,真的不知道要投什麼人,也請去投票。
投票是很重要的。
(原文刊於2010年5月 明報 論壇版,基於評台並不會將所有文章上載,特此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