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只是場景

健吾
2 min readOct 14, 2018

--

在香港尋找吃食,不難的,只要你把你對待你老公的態度拿出來就好了:以前他們曾經很好,但現在你對他沒有要求就可以。

比方說,在香港,只要你聽到「冰室」兩隻字,而所有裝修都是新簇簇的,你都可以肯定那些東西是一定不可以吃的,連基本的奶茶都不會做得好的。

最近,有朋友看到這個宣傳的時候這樣說。

以前的東西,是好的,為什麼他們留不下來?是我們有用力珍惜過他們嗎?還是其實一直好的東西,失去新鮮感之後,都會不再好?什麼叫好?

「我們都叫開始賺到錢了,可以去酒店吃飯了,為什麼東西都可以那麼普通?」有一次,朋友對著我說。

也許,如果以前我賺我現在賺的錢,可以得到的東西,會不會更好,更多?我不敢說,也不敢再想了。當朋友跟我說,現在吃的菜沒有菜的味道,芋頭只像擦子膠,然後比你年輕的人從小到大都是吃難吃的食物過活,對食物有要求的你只會變成奇人煩人西人,大家最後就吃那個「曾經出現過的情懷」,那個茶那個餐味道若何?不重要了,沒有人有要求,沒有人夠膽有要求。

你做一個有要求的人,你就是西客,煩客。

然後大家都沉淪。香港,不再是品味的指標。之後,大家說深圳的喜茶很好,廣州的腸粉還可以一戰…… 這些在消逝的優勢和價值,有誰會去保守?守護平凡的幸福?連吃食都守護不了,還守護什麼?

--

--

健吾
健吾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