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在面書不能說的在現實世界可以說嗎?如,關於歧視的課題

健吾
Mar 30, 2021

--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課題?

吃一個甜點,就會覺得生活沒那麼苦了。

社會運動期間,有些人以為發生什麼事情就可以在社交網路在telegram 暱名說,說完之後就覺得為世道做一點事,例如,如何可以用BNO visa 拎MPF 等等。彷彿大家都好像沒有怎麼樣做過歷史,不知道在抗爭年代,任何灰色地帶只要「變黃」,就一定會被堵塞。而這些吹哨者都好應該知道,他們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的去做新聞,得到幾日頭版支持,得到千幾二千個like 之後,剩下來的人就會受害。那些傳媒,那些KOL,是不會向這些真‧香港人交代半句的。他們只會很大聲的說「xxx可恥」、「政府可恥」,之後就可以繼續在他們的安全區,好好過日子。看著香港人面對苦難,他們賺恐慌錢的機會越多,怎會不由心高興出來?

而從這些年的經驗,我發現,有好多課題,在面書說都會非常敏感。如種族歧視。

比方說,十數年前,有人企圖用種族歧視條例為香港的新移民,即中國到香港居住的新來港人口討公道,舉報很多討論中港衝突的帖文及其推主,好等他們可以收聲,不讓他們再以討論中港矛盾而得到任何關注,從而轉化成政治紅利。

但後來有人就提出一個問題: 你說種族歧視的前題,是不是要先說一下中國跟香港是不是同一個種族?在國安法沒有生效之前,我想大家每年去六四晚會,都會好感受香港人跟中國,根本就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又怎麼會產生種族歧視的問題?再進一步,如果你有看一下中國的電視節目,有藝人的經理人因為「港普」而走紅,有一首叫《野狼disco》的歌也因為「港普」這種中國人稱為「很逗」的特色而成為全國流行的夜店歌,這個例子,就正好說明「左翼論述」中一種歧視,叫「正向歧視」。「港普」代表著香港身份的轉移:由以前的「有錢」、「先進」,變成今時今日的一種被「取笑」的特色,也代表著香港身份在中國的起起跌跌。

普通話在中國不純正會不會被歧視?你有認識一兩個上海大款,一兩個廣州大戶人家,他們當然不會歧視我。但中國的中產階級,會不會歧視普通話不純正的內省民工?日本的都市人,會不會對不會說標準語的鄉下人投放異樣的目光?要看你走到那一個階層了。如果你擁有可以move the world 的社經實力,有誰可以歧視你?正如有朋友跟我說過,只要你夠有錢,有誰會歧視你的性取向?「這世界有一種人,叫power couple。只要你擁有可以動搖世界的能力,有誰敢歧視你?」

歧視,在任何國家,都會存在。blue blood 歧視平民,old rich 歧視new rich,城市人歧視鄉下人,這些事情我們無日無之的看到,只是你在面書一說,黃衛兵自會空群而出,投訴你的戶口,要你禁言,他們就以為自己為言論自由跟香港未來,完成一場勝仗。

有很多事情在面書都不能說,不是因為怕被禁言。面書本來就不是什麼自由的天地,有事想發表也不一定需要透過面書。我還有patreon、icq、mewe等等的地方。我只是有時會想,為什麼面書控制著我們可以說什麼不說什麼,大家都津津樂道的不斷玩。而有國家政權控制著一個人可以說什麼不說什麼,大家就有好大反應。btw,不要以為我在說祖國啊。我在說美國如何對付特朗普這一個曾經在世界擁有最多權力的男人而已。

有一個學生,某天跟我說:「你問我有什麼在面書不可以說。有的。關於日本的事,香港的事,我都沒有說。我跟你聊天的內容,我都不會在面書說。因為在面書不能說的事,我都不會在現實世界說。面書和現實世界的基準,應該是一樣的。」

年輕一代,可能是這樣想。只是當我看到那些在網上對我指指點點,在現實世界見到我就說「我一直都很喜歡看你的東西」的那些假人,我就知道我們這一代的網路文化,跟下一代,是有一點不同的了。

--

--

健吾
健吾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