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本來,去日本既學生食堂食飯,唔係d 咩好壞既事。我去京都探朋友,都去京都大學看生協。去到東大探同事、朋友,都會利用一下學食。旅客去學食,根本不算什麼。
點解你唔出聲?
傻豬。點解要出聲?真理重要架咩?一方面,好多人係度反KOL,覺得KOL又9又7,但事實上,佢地都係想用群眾既力量,去將果d所謂KOL殺死。
問題係,早排大家都睇到啦,咁多KOL想我同我d朋友死,我點會無啦啦加把口講真理幫個我唔識既一家三口?
香港而家係文革社會呀,傻豬。
再者,佢拍得條片,都仲有兩個點,都可以畀網民當死罪:
一、其實好食又靚既學食,唔係佢講果間。好似倉田徹老師所講,立教靚好多。佢點你去既,根本唔係真係好值得去既地方。
二、佢條片,帶埋個細路,去用搵著數既角度,去教人係東京「食平西」。更重要既係,不斷咁問個仔「三十蚊係咪好味呀?」呢種心態,先最得人驚。好唔好食,同平唔平,應該係冇關係既。你而家用「三十蚊」、「好抵」、「好味」扣上關係,即係話,個仔如果覺得本來佢係唔好味既,不過只要佢係三十蚊,佢就會變得好味,係咪?
香港人既虛偽,係想搵著數,但你教人搵著數從而有著數,佢地一定唔會畀你咁著數。
墳總問我:「你最應該寫來告訴大家,說在大學食飯會遇到誰,可以織到甚麼人脈。」
我在日本唸書的時候,其實也很少去自己大學的學食。一來國立大學,我們沒有生協,所以東西都偏貴。二來,他們只是「尚算可以」,加上鄉村地方,競爭不多,所以他們都無心搞好學食。只是,有時候在學食,會有機會見到一些老師,他們樣子平平凡凡,好像一個普通的老頭,原來幾年後,他就得了諾貝爾獎了。
在京都大學,去學食,當然不只是吃東西。而是,可以感受一下一個發起多次學生運動,左派思潮的發源地,學生平日會聊什麼。只是,很多時候聽到的都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如我曾在京都附近的麥當勞,聽他們在聊傅柯。這樣子左派的人,會吃美食快餐,壓榨工人的東西嗎?為什麼不是幫襯附近的小店?
學食作為景點,沒有錯的,我在學食也看到見到很多。只是學食作為廉價飲食景點,也許就真的有點low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