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膠總是叫人拿數據出來。我讀著這些新聞,覺得無奈無力又好笑。
當有醫護說,前線受著的,都是新移民的壓力,你就叫人拿數據出來。泛民政圈,不是有人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嗎?
考不到中大的我不問了,大學讀不完的我不說了。讀完大學,那些社會科學畢業的政工作者,你們知不知道社會科學之中,有分「質性研究」和「量性研究」?質性研究很容易會「流於提取感覺」,也很容易「以偏概全」。但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社會科學學者,會否定質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是有同等的意義和價值的。
當那些左膠出來說要「數據」的時候,為什麼那些泛民的,大學畢業的(尤其是社會科學畢業的),不出來說,那些醫護的說話,也是左膠們常說常取funding做的「口述歷史」一部份,也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那是他們的飯碗。
沒有新移民,沒有case;沒有case,就沒有飯碗。最近去按摩,幫我按摩的姐姐都說:「你是『新的新移民』,上公屋好快架!我奶奶果個年代呢,就到佢100歲都未上到樓。」多謝這位姐姐,她給我很好的「口述歷史」,她說她的姊妹,來了香港兩年,已可以上公屋,然後大陸仍有樓收租。出來按摩又不用報稅,還可以拿綜援,只是她不想給人家知道她有幾多錢,她才沒有拿綜援。
哈哈哈,對啊,沒有數據啊,那是以偏概全啊。那我聽到的是什麼?是完全的假話嗎?是新移民的謊言嗎?
好了,到有數據出來了,那些左膠就會集體禁聲,不給香港人一點公道。
今天,我在中環,八時五十分,看到這個狀況。
港鐵是仆街,這不用問的。他們需要加密班次,改善服務,也是合理的。但當港鐵是政工作者口中說得那麼仆街,那我們還會期望他可以做到什麼嗎?如果港鐵不會改善是前題;香港沒有土地,不夠屋住是前題;香港本土學生也不夠大學學位是前題,那是不是要有人口控制?你跟我說「團聚是人權」,那大灣區那麼好,為什麼那些「香港人」不跟他們的大陸家人到大灣區生活?為什麼要來香港?為什麼左膠們怎麼樣都要賣港去求利?
現在有數據了:
香港現在有741萬人。增長七萬多人之中,單程證佔47000人,是大多數。一天有128.76 個人來香港居住,得到香港的「公民權」。他們需要看醫生嗎?他們需要讀書嗎?他們會坐地鐵嗎?他們會對香港的社會資源構成壓力嗎?
現在香港有沒有人口壓力?有吧?那香港主要的「人口增長」是單程證,那取消單程證,請所有新移民去大灣區團聚,是不是解決現在香港人天天面對的問題的解決方法?
香港沒有人口壓力?你在繁忙時間坐坐地鐵,看看急症排多久,就知道有沒有了。
今天早上,七班車都上不到,還要被那些港鐵哥哥姐姐好像喝狗那樣喝你「企入一點」。有一次,有一個阿叔對著那女人說:「企入d企入d,你企入黎睇下丫臭閪嘈嘈嘈。」哈哈哈,我好想笑,好想拍手,但因為太擠,我的手也動不了。
新移民來港是不是想做香港人?看他們用廣東話的狀況,就不是了:
根據民政事務總署就內地新移民來港的支援服務問卷調查顯示,新移民能說廣東話的比率由一二年第三季約百分之七十五,下降至去年第三季約百分之六十九;與○七年第三季相比,跌幅更明顯,當時有約百分之八十五新移民能說廣東話。
即是說,他們根本不屑在香港說廣東話。那你跟我說他們想做香港人?在日本,你想融入日本社會都要學日語了吧?為什麼他們不學廣東話?來香港做什麼?
數據在前,堆積如山,為什麼左膠視而不見?很簡單,他們不是要討論,只是要討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