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從劉德華到王祖藍到陳慧琳譚詠麟……

健吾
3 min readJan 28, 2019

--

找藝人為政府宣傳,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殖民地時代沒有嗎?一定有。要不然,回歸前後,為什麼我們會聽到這麼多這種維穩歌?

那時候,大家心中最想唱的,一定不是這兩首,而是「以後未來是個謎,不必牽強說盟誓」吧?

難料那夜再一齊。

明白的。大家,移民的移民,要走的就走,都不會太認真了。

為什麼要唱《同舟共濟》、《香港是我家》?不外乎是要穩定軍心而已。

只是,為什麼這陣子,用藝人做宣傳,變得那麼反感?不論是劉德華、王祖藍或是其他的藝人,拍片為什麼人打打氣這些事情,都好像變成了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東西。

原因,很簡單:因為受眾都覺得,這些人出來說這些話,不是覺得那些話值得說,而是下意識的覺得,說完這些話的藝人,就可以在中國發展,在中國賺大錢,悶聲愛大財,然後就可以去買一億的房子,過比普羅大眾好的,正常的生活了。

但政府明知找藝人做這些事情,都會引起反發,為什麼還要找他們做呢?

這陣子,藝人的功能已不是「宣傳大使」,而是沙包,是避彈衣的角色。只要找藝人出來做箭靶,嗜血成性的政治KOL,為點擊不擇手段的網媒老闆,都會把藝人的照片放大,然後大肆的說「藝人是幫兇」。到時一堆留言串就會說「藝人是偽人」,氣就消掉了。

無他的,大家都覺得藝人需要買觀眾怕,但官員從來都不需要買市民怕。給市民一個出氣位,已經是現在這個特區政府的「皇恩浩蕩」了嗎?

有媒體數算藝人及官員的發言時間比對,好等晨早的電台節目可以算計一下司長說什麼。這些資訊,比IT狗提供的真的更有用。

更甚者,就要司長做網路KOL 做的事,說一些跟政策無關的事情,美其名叫貼地,實際就給李x方,東姑媽那些政治八卦甜點版可以有材料下鑊。否則,你想想,在英殖時代,你可以想像英國來的財政司會跟記者說自己在scotland 買了房子嗎?為什麼現在我們的財政司司長就可以自爆自己在中山置業?

有時候,我都明白為什麼很多香港人對政府已失去信心。醫護的搞不定,年輕人沒有出路,房子永遠都買不了。政工作者就向新移民傾斜,香港土生土長的人人都在找出路走,又因為各種原因走不了。

香港,永遠都只是一個經濟城市。香港是我家?你的家那麼絕望,那麼勢利,那麼沒有未來,也真的不幸了吧?

--

--

健吾
健吾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