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說真話?

健吾
4 min readDec 28, 2018

--

這一年,有很多聽眾跟我說,謝謝你還肯說真話。

這句說話,究竟有多重?大家又明白嗎?

~~~~~~~~~~~~~~~~

原文刊於

2018年7月30日

明報觀點版

我們「80後」一代,有些朋友都開始做管理層了。很多時候,我都很怕我的同學開始聊到「90後」甚至是「00後」的同事的小節。我用「小節」,而不用「不滿」,是因為我很清楚,「50後」、「60後」對我們「80後」,都很不滿的。如我們身邊很多人對買房子沒有很大的概念,甚至是對career path很沒有想像。這些都是「50後」、「60後」對我們的批判。

但後來,我發現「80後」到了某些管理位置的時候,他們都開始覺得「90後」有一點問題。比方說,朋友甲在中資機構工作,他的下屬某一天就傳他簡訊,說「因為昨天晚上看世界盃的決賽,我想請一天假」。

我聽了很狐疑:世界盃決賽不是早就知道是什麼時候搞的嗎?為什麼要決賽後那一天他才傳上司簡訊?而朋友甲的不明解的地方,是「為什麼要說真話」。如果你真的想請一天半天SL(病假),我們這一代都是理解的。正如最近,我的健身教練朋友都跟我說,英格蘭輸波那一天早上,客人和教練全都請假,原因很直接,是「哭波喪」。基於職場環境,大家都很明白這些事情,所以不成問題。

但朋友甲的中資機構就是聲稱自己「有規有矩」那一種,這樣子「突然請假」,當然會為朋友甲的下屬帶來不太好的評價。

朋友乙的下屬就更令他懊惱。某天早上,他又收到一個WhatsApp,下屬是白紙黑字問,如果他請年假的那一天是雨天,他可以取消年假上班嗎?那是什麼一回事呢?

原來這個下屬的「安排」是請假去滑水。滑水,放到Instagram,順道騷一騷肌肉是他的人生。如果是雨天,他就寧願上班了。

另一個下屬就更厲害,那個1998年出生的下屬,是公司最年輕的一個同事,但他可以早上9時15分回來,然後放下袋子,就去茶餐廳先吃早餐才回辦公室。當然,其間他是會看電郵及回覆工作上的簡訊。但這樣子的紀律,也令朋友乙很頭痛。

真話很多時候都有刺

紀律。哈哈哈,我笑着對朋友甲和乙,問:紀律是什麼?大抵是一些規矩,然後要所有人遵守,從而令世界表面上看起來和平吧?這世代還相信紀律嗎?還是有更多人相信work smart,只要可以發揮最大效能,他們在什麼地方工作,由他們選擇,不是會為公司帶來最大利益嗎?

真話,很多時候都有刺。

新一代和舊一代的「對決」,無日無之。華文報章的記者很喜歡訪問中小學生,好等他們交出一些回應,再給舊世代於他們的社交網絡廣傳、批評,然後賺取可觀的點擊率。不論是某些壓力團體先用搞笑電影切入,再問中學生對六四的意見,還是報章記者跟着中學生到北京採訪外交部,再訪問中學生對外交部官員的意見。

學生看着這些大人,當然也會小心翼翼回答。但很可惜,有心人設局,無心人自會中陷阱。再者,那些只是中小學生,你要他們回應得怎麼樣?回應得像林鄭月娥那麼滴水不漏嗎?又會說他們假了。答他們認為當下應該答的答案,覺得「六四跟自己很遙遠」、「外交部發言人的回應很得體」嗎?又會被人家說新一代忘記六四(他們根本可能不知道,怎會是忘記!)可恥、稱讚外交部發言人虛偽云云。

相信愈來愈難聽到真話

這世代為什麼會有很多無力感?無他的,再努力也不能買房子可能是其一;其二是在幾乎任何場合,你說你所「想像」的真話,都會換來各式各樣的批鬥。

你看發展局長黃偉綸,只是說了東野圭吾或是推理小說中最基本的綱領,幾乎是「阿媽係女人」而已:壞人不一定壞,好人不一定好。這樣一句真話,都換來這樣大火力的批評。你叫我們小市民看在眼內,會學到什麼教訓?

新一代一直在學的,是如何在表態與不表態之間說一些廢話,像專家Dickson在毛記葵涌(1716)上市記者會那天的狀態。說真話?換來被利用、被批鬥、被整治,承受所謂「言論自由」帶來的壓力,我相信,在未來日子,我們會愈來愈難在公開場合聽到真話。任何發言,都是愈空廢愈好。

因為,主見沒有意義,說真話也沒有好處。

--

--

健吾
健吾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