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緒病,還是有很多留言

健吾
6 min readAug 16, 2018

--

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真的覺得很盡力的去說一些大家都不敢說的話。其實,我只是把我看到的事情說出來。

網友開始擔心我,覺得我需要放情緒的假。好的。我會聽大家話的。

事實上,大媽如是,鋼飲管如是,就連「關心情緒病人」也如是。我只是說一些我覺得我的朋友,我身邊的人需要關心、知道的事,也換來如此的批鬥攻擊,你可見,這個世界的人,根本不是要什麼言論自由。他們根本不想看到事物的其他面向。

有兩個網友的留言,經他們同意後,決定給大家看看:

網友a說:

健吾你好,
我是個沉默的讀者,一直有留意看著你的專頁。這二天看到你分享有關於情緒病”過來人”的說法,雖然你的信箱被轟炸,但還是冒昧想與你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我是一個重度抑鬱病患者,觸發的起因是從小的家暴問題。我並不認為我是過來人,因為我現在還是進行中,情緒問題神出鬼沒。但其實沒有朋友會感到我有任何問題的,我表面真的極度開朗,而這種開朗也不是裝出來的。
其實患病中的人,對於朋友所說的一字一句都非常敏感,這感覺難以控制,但並不是有意的。
身邊人接收了患病者太多負面情緒,想要離場,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認為情緒病一詞真的被濫用得太多,很多人並非真正患病。當我情緒很差的時候,其實真的不能自控,但當我冷靜下來,我還是會承認自己失控的行為令朋友受到傷害,並不會把一切發作時的想法及行為合理化。某些人用情緒病作為對他人任意發脾氣的擋箭牌,其實非常可恥。
還有,我身邊的人其實也很迷茫,到底要如何幫助我。或許其實別人是沒有任何方法幫忙的,因為我根本不會把最黑暗的那一塊展露給人看,所以根本無人可以伸出援手。我發作的情況聽起來有點恐怖,我總有一個念頭要拿刀將自己的肚子劏開,我總感到那會是一種解脫或釋放的感覺。那是突然憑空出現的想法,並非發生了甚麼去觸發的。除了醫生以外,我並沒有告訴過任何人。後來我和醫生找到一個方法,就是當有不好的念頭出現時,馬上提醒自己做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因為患者通常都喜歡沉溺其中,所以有自己喜歡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說的是,幫助情緒病患的朋友,真的是非常困難。但其實你們不應該感到自責,若我有的是癌症,你也是無能為力的。癌症末期會奪走人的人生,嚴重的情緒病也一樣,只是方式不同了。有人捱得過,有人捱不過。
在我看來,你就別被那些(過來人)影響太深。接受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是無能為力的,也是對自己的治癒方法,不要害得你自己的情緒也出現問題。
我知道你很忙,不用回覆我也是ok的,其實情緒病患者沒有那麼小器😂

我覺得相對起如何幫助情緒病患者,其實懂得判別自己或別人是否真的患病更為重要。因為情緒病其實除了瘋狂發脾氣外,還會伴隨著其他病徵,例如嚴重失眠/極度嗜睡…
我也勸那些開口埋口說自己有病,別人就要對他無限包容的人,早點醒悟。如果你真的病了,應該想方設法去改善,不要任性地以此作籍口。有一天當你變得嚴重,連生理(腦部)都受到損害的時候,那情況將會是難以逆轉的。病向淺中醫呀,誠實地面對自己是最好的。

而網友b就說:

hi 健吾,

說不上是忠實的讀者,但呀妹的離世,實在很突然,我是一個八十後,離開了香港在瑞士讀書工作都快有八年了,她的歌對我是很多的回憶。

關於你近日有關精神病的文章,我知道有很大回響,我也有幾句想說,我不是專家,只是想從一個suicide chat line responder 的身分講幾句(是一個在美國的機構,我不太知道香港那些的protocol)。不是想批評,只是太多人有太多誤解,以你讀者人數之多,能夠讓人多些了解精神病,其實是為精神病患者做點事。

我受訓超過三四十小時才正式online chat,’active listen’ 是特別的technique, 是要學的,不難學,但是一定要練習。有些人天生就是好的「聆聽者」,但一般人也可以學懂的. 如果想知多一點,可以看看 Marshall Rosenberg 的Non violent communication. 簡單來講我們不只是「聆聽」,而是在聆聽他們說的話背後的emotion, 然後在回應時reflect back給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情緒,如果我們的回應並不是他們所想的,那麼這也是一個機會給他們再講多一點,clarify their thoughts.

我記得考試合格後,第一次live shift, 我是戰戰兢兢的。至今以經有over 130 小時的live chat 經驗,但每個Chat,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當中很多是精神病患者,來自世界各地,不分年齡,有些有看醫生,有些就無,我們的工作不是解決他們的問題,而是讓他們being heard. 和develop a safe plan(for those who has suicidal thoughts). 就算我們是受過訓練,但都不一是每個Chat都是happy ending。他們最常感到身邊的人不了解他們和常感到無助,無希望,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樣,要醫治,我們可以做的,是讓他們不感到孤單,和讓他們知道是有出路的。

當然明白你所說,聽得太多朋友訴苦,自己也感到很depress. 所以我們的機構也常常說要self-care,打理好自己的情緒才去幫人,然後要set boundary,他們自己本身最清楚自己,所以我們不是consultants, 好少會俾意見,只是會同他們一起看下有什麼方法他們試過,效果係點…還有什麼可以試等等,我們會讓他們知道他們對他自己本身有責任,而不是我們或他的朋友家人,所以如果有人向你訴苦,而你怕自己受不了,可以set boundary, 你只是聆聽,而不是可以為他們解決問題。當然很高危的個案,作為身邊的朋友或家人,有需要的時候是要報警或找醫護人員幫助,言而就算不是高危的,作為身邊的朋友或家人也可以被免他們自殘,酗酒等等。

希望香港人對精神病多些了解和對患者多一點的同理心。

共勉之。

有很多事情,我只是清心直說。如果清心直說都要換來攻擊,難怪這個世界,人人都會說假話。因為,假話很多人想聽。

還是去飲飲食食好了。

--

--

健吾
健吾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