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MOU 和訂單是一樣的嗎?

健吾
3 min readMar 27, 2019

--

其實台灣人分得到嗎?

刻意把MOU說成是訂單,是台灣人的英文真的不太好,還是是有心的「工程」?

我不排除這是一種有趣的工程。只要你在網路上打「韓國瑜」、「訂單」,你不難發現,不論藍綠,都在說韓國瑜在中國香港之行,簽了幾多幾多錢的訂單。

而只有台灣的新頭殼,很清楚的列明,那不是訂單,那是諒解備忘錄,即所謂的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嚴格一點說,這是一張表達雙方「該做什麼事」的認知文件,亦只是一種表達意向的基礎文件。簡言之,如果我喜歡平野紫曜,我想跟他結婚,他又對我有意思,我們簽了MOU,也只是表示我們「有機會」結婚,而不是真的是求婚。所謂訂單,是需要有「訂金」、交貨日期等細節作實的。所以,即使你簽了MOU要跟誰誰誰結婚,頂多只是表達意向,表示會跟那個結婚。

但是,如果將來你決定不結,他們理應也不會有什麼「金錢上的交流」。因為你沒有訂金,也沒有簽「合約」。所謂訂單,其實不是新聞了吧?

而事實上,在中國跟其他國家交流的歷程之中,簽了文件沒有付款的事情,倒是有發生過的:根據美國智庫《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的一篇 報導 ,把中國與日本承諾海外援助與實際執行(達成)的 2001–2011 數據比一比,發現極大差異。

--

--

健吾
健吾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