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一個叫「黃色經濟圈」的天方夜譚

健吾
6 min readNov 21, 2019

--

我想問一個很不方便的問題:請問黃色經濟圈是什麼?

航空公司有員工支持運動,因為公司打壓,機師被炒,工會代表被炒,員工沒有罷工,紛紛把IG 面書貼文刪走,那這家公司,員工是黃,領導層是藍,那你當他是藍是黃?要不要罷坐?

純私怨:我記得,幾年前我在面書寫過,我不喜歡食店的員工在討論時事。因為,吃飯的時候,我不特別想知道那個人的政見,會影響用餐時的感覺。及後,有好些好事的網民,把我這個意見轉貼,然後就說我是「西客」,連平日別人的言論自由都要剝削,說我不適合做人云云。過了幾年,現在黃藍店的基準,就是一家食店的員工對這次運動的取態了。哦?那些對我發飊的網民都不見了。為什麼現在不說那些人「都有言論自由」?現在做傳菜的,都不可以有政見嗎?他們不是也有言論自由發表嗎?為什麼他們發表政見你不愛聽,就是為黃藍店定性的狗頭鍘呢?

這幾條問題很簡單:只要那家店有「藍色員工」,我不想給錢他們花,是我做顧客的權利。幾年前,我不想給錢一些「在店內說無謂話」的員工花,我就是「西客」。

黃色經濟圈,有三個很大的盲點,且看看你同不同意。

首先,你不知道如何定性,那家是黃,那家是藍。網紅Rose ma 姐姐把紅磡冰室打爆了。就是她吃飯時,聽到一個員工的藍色言論,引發網民抵制,現在幾家紅磡冰室都要找人頂手了。這宗個案,我還覺得算是有點「理據」,至少我認識誰是rose ma,她快人快語,會為言論負責。但在網路上那些不知道誰打理的facebook page又或是平台論壇,當他們看到人家是藍就會被裝修/被抵制(增加潛藏經營成本/利潤會下降),見人家是黃店就會生意滔滔如一江西水天上來,那會不會發展到中期,就像某些食評網一樣,出現「黃店打手」?即使那家店是藍色店主或是藍色員工,礙於利益,他們都會扮黃?

於是,又有堅持所謂「黃色經濟圈」的人說,「扮黃是沒有問題的,迫到他們扮也是好事」。那很好,那就即使用利益做誘因了。那是一件好事,就像很多黃絲不齒的藝人,因為祖國的人民幣跪低;藍店店主因為港幣而放棄他們的政治信仰,當然也沒有問題了吧,對不?

對的。在弱勢的一方,有時候不要站那麼高的道德高地,才會有勝算。如果黃絲真的會這麼想,也許運動不會搞成這樣子。

黃藍基準模糊,不易找出「真黃」之外。也有人會問過:「黃是不是本土?如果真的要做到本土,他們會不會使用中國的食材?會不會在x寶買用具?」

韓國在經濟低迷的時候,開放初期,漢城到處都是寫著「身土不二」的標語。「身土不二」本是被引用作為佛教用語,指「身」與「土」兩者無法分開,其中「身」意指至今的行為的結果(正報),而「土」則意指身處的環境(依報)。

後來,身土不二成為支持本土生產食物的口號,如日本食養運動意指「進食本地生產的應節食物和傳統食品有益身體。」,這是日本大正時代,即1912年至1926年左右,由「食養會」提倡的。後來,韓國於1960年代也提出這個口號,是由韓國農協發起,鼓勵國民…

--

--

健吾
健吾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