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我不知道上一代是如何想事情的嗎?
我知道的。要不,我怎麼可能在香港工作十多年?
香港的上一代,重經驗,就像777這位特首,她總是愛說幾句話:
作為一個母親……
我服務香港四十年……
她最愛用的起手式,叫「身份體」。即是我說的「永平體」,一位我都愛拜讀的前高官王永平(不是何志平ok?)先生的文章,他很愛用一句「我以前做xxx的時候」去令他之後的文句顯得有說服力。
這一招,在香港的五、六十後之間,是很流行的。
所以,他們很愛要年輕人「有經驗」。沒有經驗的時候,他們就是沒有用的人。而他們都會用經驗來壓你。
好了,今天,又有這麼一段新聞出來了:
科大聲明,拒絕林鄭的閉門會議。
這代表什麼?
這代表,這個政府所謂的高人,就用他們以前的方式去做他們想做的事。以為大學生都跟他們一直對口的對手(即泛民、民陣等等的人)是一樣的。他們可以檯底交流,檯面交戲。但很可惜,只要你看到71那天的片段,泛民議員在抗爭者面前,根本沒有什麼說服力或話語權,要不你看看這張圖就可以了:
但這一代的香港人,已不同的了。首先,他們有社交媒體監控。任何人跟你政府有任何的「閉門會議」,他們還可以在面書/instagram抬起頭做人?你以為他們是入中聯辦開會,「密室會談」的民主黨人麼?
第二,是次的行動,在網路的定義,是「無大台」的行動。你以為「搞掂某個學生」,就可以搞掂「群眾」嗎?那是司徒華年代的「反對派」,也許都有點機會。但很可惜,這一代的心聲,其實你不願意,也不可能接受。對他們而言,他們不屑做議員,也不覺得「特首來見他們」是一種紓尊降貴,他們只會說,你們這樣子,無補於事。
如果你不會回應五大訴求,倒就不如……不如算了吧?不要找年輕人扮做戲。他們不會做你對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