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每次跟朋友討論所謂香港的政治架構問題,大家都會掏頭輕嘆,看到的,當然是千瘡百孔的模樣。
首先,你要先接受,香港的公民教育,是一直不夠好的。在香港,你有幾多公民責任?一年到晚,我們都在討論如何做「稅務調整」,我們都想交少一點稅。同時,幾年前,在網路流傳過一些文章,說「我被選中做陪審團,怎麼做才可以不用做?」。這些文章在網路很多人追看,原因是很多人都覺得做陪審團,不是公民責任,而是「阻住我返工」的一些額外的事情。甚至是,當你身邊有朋友說他很喜歡做陪審團也好,他們都會被當成是怪人:為什麼你去?那麼可怕?!看到謀殺那些怎麼辦?這些問題,大家都應該有印象吧?
在香港,所謂的公民責任,就只是四年一次,看看選舉論壇之後就看看誰可以霸氣地,像共產黨一樣「同我熄佢咪」,要不然,就看看人家的身份:大律師、醫生、社工、老師,就覺得那個人是好人。然後呢?那個議員做得怎麼樣,不去監察。他們有沒有投票,不去看報告(對,不是讀新聞,現在的新聞,已分撐建制撐泛民兩派。你要看兩邊的人做得好/不好,你一定要兩邊的報章都讀才成)。然後,在投票的時候,大家就合上眼,即使覺得那些人「根本做得不夠好」,都照投下去。正如我朋友的灣仔選區,他們發現,選過後,當選的那個候任議員,連謝票都沒有。我問朋友:是不是你早出晚歸,又有很多不同男人的家要回去,所以才不見到他?他不一定要見到你才謝過票呀?我朋友就說:「他令我知道有做事是他的責任,為何我要準時放工看他跟我謝票?現在謝票是他的責任還是我的責任?他當自己是姜濤嗎?姜濤我就會去追他買他的Chanel 香水!」我無言。
但的確,有不少人認為,由於他們是反對派,他們是弱勢,所以你就不要對他們有太多要求。你也不需要也不必要指陳他們有什麼不妥。
其次,除了前台的「選舉人」質素有問題,那些事情,我都不陳述了。說我是「隱形建制派」的人,有種很有趣的「妄想癖」。他們沒有辦法提出證據,就會說「共產黨做事怎會有證據」。說我被收編,提不出證據,就說「你批評泛民就是證據」。他們的後台打手,總是在煽風點火,而不是廣結善緣,要人幫忙。原因非常簡單。在香港的政治架構之中,他們不需要「很多人」支持他。真的要「很多人」支持他的,只是功能組別區議會(第二)的那五席,就需要全港性的動員以及知名度。所以,你不難發現,我跟鄺俊宇,是朋友。
而政治基建的後台,以至延伸的組織,一點都不健康。後台沒有人會搞選舉,只是聽一些所謂狗頭軍師,只要搞出一個「公投」議題,「光復議會」,選民就會不需要再監察議員。而有一部份人亦向我反映說過,現在不是反映議員質素的時候,只要有人可以反撲反駁反擊建制派,也是好事。他們的例子是說佐敦南的候任區議員陳梓維最近的「女朋友事件」,他跟我說:「你看?被他選中,相信這應是葉傲冬從政以來最大的污點。」葉氏一門,正宗建制,最後被盲拳打到議席都失掉,也是一個笑點,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