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在這瀉會最怕走得太前

健吾
4 min readMar 2, 2019

--

這兩三天,不斷有前學生跟我說他們的同代人的故事。

都不是什麼好聽的故事。

也不是什麼令人快意的故事。

是關於死亡的故事。

兩個都是關於自殺的故事。

一個是在今年初一,學生的好朋友,是一個男生,港大畢業,從家走30分鐘的路,找了一棵樹,上吊自殺。到初四,失蹤了三天,方被發現。那男生的家人,總是在失去的時候才呼天搶地,覺得把孩子迫死了云云。

另一個,也是朋友的朋友。熱血青年,想把外國的社運經驗帶來香港,可惜,及後發現,現實就是現實,香港只是香港。對某些人感到極度失望,對香港前途感到極焦慮。在家上吊。朋友看到這青年的朋友在面書,人人齊tag,萬一哀號,仿佛一切都好像很悲傷。學生看在眼內,深深不忿,覺得這青年自殺的原因,是因為這群口說要改革,要變改的人,卻處處拖後腿。如果這青年不是為了這個香港,為了這個他理解的「家」,早就有機會移民走。走了,也許就不會有抑鬱。學生如是理解。

我聽了這兩個故事,久久不能自拔。人人在過去幾年,曾經在雨傘中付出過的,都一定某程度上受著深深的創傷後症候群。有人靠自力走出來,有人就走不過去。我有認識一些非常投入社運的朋友,得到重度抑鬱,現在要出入青山。也有一些熱血青年,現在把心力都投放在別的地方,好好賺錢,準備移民。所謂「家」,是什麼?早就沒有了。

今天,又見到很多人呼天搶地的為兩個學生鳴冤。面書洗洗洗,大家like like like。只是,問心一句,有誰會給這兩個學生一條出路?有誰願意這麼做?有誰有能力這樣做?

我沒有。

所以我選擇忍。一直忍。一直忍。

但到後來,我看到立法會議員們聯署,我就火來了。

先問一句:教育界功能組別,在那兒?

從親子王國的意見,你可以看到,九成九的人認為「搞老師」,「不尊師重道」,這些人,根本不是人。這些人,根本不配讀大學。這些民意,是不是才是主流?那些政客,那些泛民KOL寫了這麼多,為什麼都改…

--

--

健吾
健吾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