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我們會長大嗎?
2003年,大家學到了,五十萬人遊行,加上田北俊出來倒戈,政府才會讓步。
2003年之後,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看到一個特首,他的態度是,我要做好這份工,get the job done。只要大概什麼都不做,就可以完成他的任期。而同時,那幾年我們見到什麼?限制賣地,令豪宅 飛升。賣公民權,來香港生仔可以做單非,可以有香港人身份證。香港成為全中國最慷慨賣公民權的地方。上海北京要拿戶籍都沒有香港那麼容易。那時候,香港醫院一床位難求。港女生孩子要忍受中國孕婦的習慣,如帶飯煲去醫院煮麻辣鍋等等。之後還有最重要,引入自由行,令全街都是金鋪藥房。還有,推動了老人家兩元乘車優惠。
如果香港不是變了奶粉港,檸茶港,益力多港,那麼新特首,都不需要在上台之前,搞「限奶令」吧?
好了,之後,到2014年,79天雨傘,我們學會什麼?學會和平理性非暴力也許走到盡頭。現在,好像要有衝突,才會有成果。
到2019年,我們發現,103萬又好,20幾萬又好,幾多人遊行,都只是上半場。下半場是衝突,然後催淚煙,水炮,總之每樣都要有,才會有一點「回應」。更重要的是,適逢外國勢力介入。2020如果不是總統選舉,又如果不是上次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再加上民進黨迫宮,激發了處女座女人蔡英文奇怪的「爭勝心」(信我,這一份性格我是有的。我記仇記很久,是因為我可以很冷靜的去記仇,可以很冷靜的去做一些我覺得很手起刀落的事),然後才會有「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論述,不斷升溫,才會有社交網路史無前例的由台灣人發起去「毋忘六四」,還有蔡英文一次又一次對香港喊話。之後,才會有記者來訪問香港的事情。再加上美國想要修理中國,香港就正式因為這條逃犯條例,成為中美貿易戰的箭頭。
我最害怕的,是棋,才剛剛開始下。你記得嗎?六四的時候,還是一手硬一手軟:趙紫陽行軟功,全部不肯走,而行動不斷升級,然後強硬派抬頭,坦克入城。但2019年跟1989年最大的不同,是當時「佔領等轉機」,才有柴玲說的「血洗天安門」論。
現在,大家佔半日,就即閃,坦克來之前,一定會全走了。當年,1989年的宮廷內鬥,趙紫陽原來發覺,基本上他已經在學生運動問題上失勢,而他希望以群眾運動向鄧小平迫宮。香港的演藝界,就是押趙派,要「剝李崩牙」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