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最近跟在法國小住的朋友聊天,終於見面,他還是很想說關於香港的事。我這種來歐洲的歐豬,當然不會特別有興趣,因為他說的話,大抵我都已經聽過很多次,幾乎天天都在電台,在網路有人說,也不是什麼很驚天地泣鬼神的事,但對一個住在歐洲,天天雪月風花的香港人而言,這些話還是很有趣。
看著P我的表情是這樣的。
比方說,最近不是說因為有人偷步什麼的,所以泳隊才有銀牌嗎?法國朋友P就說:「善忘真好。香港人,有什麼值得高興?不是五天前,大家才看過這單新聞嗎?
「只是,大家都不是說很多人為香港人『不忿』嗎?不是說去亞運的,都是有關係人士嗎?傳媒說到這些人,都是因為『老豆有能力』才可以去亞運的啊,現在又說有牌,很感動很什麼了嗎?」哈哈哈哈,朋友P說得越來越大聲,我還是叫他不要那麼用力。畢竟這個地方遊客也多,而且都不是香港人,不用太大聲,我明白的。你很氣。
「是啊,明明報紙是這麼寫的。」
我明白的。香港人的性格是什麼?是跟紅頂白,西瓜靠大邊。不好的事情,多說幾次說好;好的事情,多說幾次變壞,他們就會跟著走。要不然,什麼榴連自助餐,什麼車仔麵變香港美食,甚至是反服務的惡質態度變成香港特色這種「文章」故事,怎會有那麼多人支持?說到底,香港人就是愛聽好話。有人得獎,支持一下便好。過程是否公義?得獎者是不是用「正當」的手段才去到賽線?這些事情,傳媒不踢爆,大家就會很安然的去看這些「得獎感動劇」,運動員回來再做幾個訪問,大家看了,廣傳了,之後就會回到日常生活。
之後呢?香港體育運動發展的「公義」,還有人在乎嗎?
不要太在乎好了。
沒什麼重要的。我說。況且,得獎就好。
「亞運而已,不是小圈子選舉嗎?既然香港人那麼多人不要小圈子,為什麼為亞運得獎又會高興?是不是在小圈子的制度下,再去得一個獎,就叫高興?況且,其他國家都是派二線選手出賽呢?」朋友P續說,我還是叫他給我多兩塊曲奇,好等我去看梵高的展館好了。有些事情,真的不需要太認真。反正,多過幾天,大家都會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