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時候不早了但總算知道

健吾
5 min readMar 30, 2020

--

剩係search 「未來14天非常重要」,都N咁多張唔同既圖。呢個14天,14了幾多次?

大家都好累了。我知道。尤其是,我們天天都聽到很多很嘔心的人說很多很嘔心的話。

比如,每次聽到任何人說「對得住醫護」這句說話,我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的嘔心。左派的學者,總是會說「職業無分貴賤」,「沒有誰比誰更高尚」 。政府做的事,對不起醫護,又很對得起在茶餐做蛋治的人嗎?有些人,總是覺得自己是左翼,但當有政治利益的時候,左和右是沒有意義的。只要說出來,鏗鏘有聲,有人同意,順道可以情緒勒索,那就可以了。

整場武漢肺炎大風暴,如果真的要找「對得起任何人」的位置,香港人何時有把人當成人看待?醫護罷工要求封關的時候,所謂其他工會,有沒有出來支持說醫護罷工?有沒有人真的思索過,在不回辦公室都可以繼續工作,股金樓市從沒停罷的狀態之下,所謂「罷工救港」這件事,應如何實踐,可如何實踐?

在網路時代,不是每一份工作,都可以用罷工去爭取權益。在6月12日的時候,我早就說過,罷工不是請假,你老闆給你一天假期,不用你扣年假得到的,是請假,不是罷工。罷工,回朔6、70年代的金禧事件,或是67暴動的時候,那種罷工,是有「打工賊」的概念的。即是,如果你是罷工的工會份子,看到你的同事想上班,企圖令「罷工」失效,那些工會的人,是會用武力令「不罷工的人」變成「工賊」,才會有機會令工業行動成功的。

但香港式的罷工,從2019年起最大的盲點,就是交通工具的工會,一些一定要見面才可以實踐的事情,才會有「罷工」的可能性:醫護(醫生,牙醫)、消防員、警察、老師等等的行業才可以。如果你是船務文員,sales或是廣告的文案撰寫員,或是你有試過去旅行的時候都要處理工作(像我去京都的時候,都因為特首忽然見記者,然後把原本903國民教育的節目重新改過),那你就不適合用罷工去爭取。

當醫護選擇鼓動群眾罷工的時候,由於香港沒有完善的工會制度,現有工會大多由有政黨背景的機構把持,罷工的結果,若然沒有政治利益回報,他們是不會容許罷工出現的。再者,香港的失業率,仍然不算高,大家都有房貸,頗一大部份人仍然相信,只要安份守己,像上一代收成期那一代人一樣置富,倒是不可能。但安居樂業,了結餘生,也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再加上,在中國經濟起飛的時代長大的八十後,九十後,經歷過韓寒說的那一種「换了一个国家,发现身边还是不少中国贪官,我肯定崩溃了」的感覺。當你發現,你身邊的同學,不是那誰的二奶的兒子,就是那兒的高官的二代,每個暑假回去他都換了車,跟你吃飯的時候他們都不用你付帳。最誇張的,是我的學生說,他見過一個富二代,是有一個隨身待從跟著他去唸書的。美其名就是照顧起居飲食,實際上就是作全天候24小時的監察。中國,就是這麼一個奇幻的國度,可以給你看到各式各樣在比科幻小說更離奇的事。在資本主義社會,只要有錢就可以了。經歷過這些的八、九十後,大概都知道,沒有國,那有家,是真的。香港,是他們的家,成長的地方,香港沒有了特色,他們也沒有任何價值。畢竟現在,在中國大陸,要找說英語好的,有創意的,技法好的人,多的是。十四億人嘛,總有一兩千萬能人異士,有多難?

你香港怎麼比?

--

--

健吾
健吾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