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女子楊千嬅

健吾
3 min readOct 31, 2017

--

先看看這兩個星期的收視報告。台灣大選,本為星期三晚上11 時播映的《勁歌金曲》,改於星期四晚上7 時播映。本來,七點檔節目播平均也見20
點,《勁歌》一出,收14 點,跌6點,流失約36 萬觀眾。對家亞視,本來只有3 點收視的港台節目《議事論事》,急升4 點,收7 點,約56
萬人收看。香港人寧看立法會,也不看歌星。

聽說以前無綫有句豪語,說他們即使「播雪花也有200 萬人看」。看來,現在香港的歌星,比雪花更不耐看。跟新聞系教授朋友說起,他回應道:
「看雪花,我也可以期待將有更好看的東西給我看。勁歌金曲?我真的不可以期待什麼。」以前,上電視收宣傳之效,歌手賣唱片,就有飯吃。現在,發唱片成了開支,而不是收入。如果我是經理人,我也要吃飯。結果,我只可以把時間交給可以賺錢的廣告。勁歌要做什麼?管他吧。

電視台沒為歌手建立「良好感覺」自然而然惡性循環就出現。藝人肚子空了,那有力氣去磨練自己的歌藝?他們上電視時走音甩嘴,便沒有人氣。沒有人氣,為什麼要找他們拍廣告?東京大學專門研究媒體的《情報學環》,有一位老師石田英敬和他的學生小松史生子合寫了一份論文,叫《電視劇與記號支配》。內容說,藝人演出電視劇,就會向觀眾提供一個「交話機能」。簡言之,就是看着阿旺的電視劇,人的感官是會整合出一種「阿旺感覺」。藝人在媒體的表現,跟觀眾交疊的經驗,建立了藝人的價值。這種感覺,就是一個藝人重要的資產。

本土的電視台已經沒有能力提供平台,為藝人建立「交話機能」。大牌歌手逐個離開大電視台的巨掌,港產新歌手競爭力減低,被內地選秀節目製造出來的新星邊緣化,是早晚的事。

什麼意思?認真細讀潮州女子楊千嬅不再續約無綫的娛樂新聞──楊小姐向來很聽話,逢大騷必早必到。連同唱片公司老闆在電視台收費節目中,破戒大談前妻。楊小姐也沒有得到大獎,
「一怒之下」決定離開無綫。看?整個邏輯,歌手唱什麼歌,那些歌手是不是在唱好歌,沒有被計算在內。電視台利用歌手接廣告引冠名贊助賺錢,卻沒有為歌手建立「良好感覺」,向觀眾提供「交話機能」,電視台就已經沒有價值了。

《勁歌金曲》是瞄向年輕人的節目,他們不看你,就自然會看Youtube、BT、優酷網,把全世界精壯可愛有前途搞笑而且甜膩的仔仔女女們,帶來電腦的屏幕來。香港的電視台,就只會淪為中國沿海的一個普通的本土電視台。

香港「軟權力」逐步腐爛

奧運在境外傳聖火,就算是法國人英國人做錯事,最後也竟然有七成美國人覺得「在北京搞奧運是錯的」。香港的「時評專家」說,要加強中國在「軟權力的發展」。甚麼軟權力?楊千嬅不續約無綫,往內地發展的香港歌手不敵內地來勢洶洶的選秀新偶像紛紛回港吃老本,台灣電視節目捧出來的歌手成了香港大商場的聖誕嘉賓,港男的得獎者沒有吳尊王子敖犬的吸引力,就是香港的「軟權力」逐步腐爛的實證。看着大中華地區流行文化的龍頭──香港的電視媒體慢慢死去,說實在,我有一點快感。因為,這是時代巨輪下的產物,沒有一個人,或一塊陳志雲,或一個機構可以改變的當下的現實。歸根究柢,就是因為香港這個中國最開放的城市,把社會科學當成小眾玩意,視流行文化研究奇技淫巧的苦果。

聽說,楊千嬅在生意上,是理性的人。這一步,一定是商業決定,而不是「一怒之下」的情緒決定。潮州女子的睿智和視野,果然不可小覷。

(原文刊於 2008年4月12日,明報觀點版。由於評台不需要把文章放到網路,特此流轉。)

--

--

健吾
健吾

No responses yet